广西三江侗乡竞舞技迎“三八”

2019年3月3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9周年活动暨第五届全民广场舞大赛,来自当地的28支代表队1000多名妇女进行同台竞技,展现侗乡风情。

2021-12-13
朝鲜族千人针:克敌制胜的象征

“千人针”指的是经多人之手缝制的一条有文图的布带。过去当青年应征入伍时,斜披在肩上作为克敌制胜的象征。

2021-12-13
中国古代婚礼叫“昏礼”?结婚仪式曾在黄昏举行

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图书自助出版平台出版的《昏礼·婚礼》《铠甲:冷兵器时代的男人装》等图书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出版的新书属于《西塘汉服文化周系列丛书》,全面讲述了汉服文化、中华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021-12-13
牛年漫话牛文化

复兴之路绝非坦途,我们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更需要持之以恒、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牛文化的精神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牛年即将到来之际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这正说明了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勇于拓荒的精神。

2021-12-13
《民俗学》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十章.上编四章,第一章描述了民俗学的概念、范围和这一学科所承担的任务.第二章探讨了民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了解它对识别民俗事象,调查与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章论述了民俗的社会功能和民俗学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宗教学、民间文艺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2021-12-13
《中国风俗发展简史》——从田野到书斋

陶立璠,1938年出生。甘肃兰州市永登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资深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1-12-13
《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

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民俗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民俗学者始终关注的问题。民间信仰是一种普遍的民间文化现象,也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会有民间信仰存在。

2021-12-13
篁岭“晒秋”

立秋后,走进江西婺源县篁岭古村,只见整个山间,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这是篁岭古村传承500多年的“晒秋”情景。

2021-12-13
冬至杏皮饭 吃出好兆头

冬至(今年冬至为公历12月22日)作为一个节气,作为一个节日,在巴里坤是深受重视的。其表达方式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祭奠,一方面是生活化的警示。祭奠的方式是立冰碑;生活化的警示,是每家每户吃杏皮饭。

2021-12-13
彝族人民生活中的竹

竹,英文名bamboo,别名竹子,从严格意义上的种类划分来说属禾本科竹属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象征君子之道,与梅花、松被称为“岁寒三友”。竹子的生长对土壤、光照以及水分都有一定的要求,其分布较广泛,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竹子不仅美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也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竹子不光运用于纺织产业、工艺品行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将竹根挖出洗干净放在热水里沸煮后具有去火清凉、镇咳祛痰的效果。

2021-12-11
《人行道王国》

《人行道王国》采用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复兴了芝加哥学派在都市的质性研究。本书内附普利策奖得主奥维·卡特的摄影作品。作者米切尔·邓奈尔(Mitchell Duneier)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奥维·卡特(Ovie Carter)是非裔美国摄影师,普利策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得主。

2021-12-11
《捡垃圾的人类学家》

本书关注的是易被忽略,但是于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边缘群体——环卫工人。现代性的吊诡在于,易得的一次性消费品让大众的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前所未有的洁净与便利,但另一面是持续增长的、难以处理的垃圾,人类与自己生产的废物彻底隔离开来,垃圾变成了一种交给其他人处理的东西。而那些捡垃圾、驾驶垃圾集运车、清扫街道的人被划分为体力劳动者,他们必须掌握高效完成工作的专业技能,这却是不被大众认可价值的。

2021-12-11
傣族村社制

过去,傣族社会的基本组织为村社,各村社由寨父寨母、乡老、提调组成村社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凡有关分配负担、调整土地、处理水利纠纷、处理民事纠纷以及批准外迁退社和接受新成员等重大问题,则召开民众会。

2021-12-11
揣碗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

2021-12-11
景颇族山官制

在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的社会生活习惯中,历史上曾长期盛行山官制度。山官是当地汉族所用的称呼,因景颇族居住山区而得名。山官们是元、明以来从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来的世袭贵族,有大、中、小三类,他们都有以山岭、河流等自然标志为界限的辖区,山官用景颇语称为贡萨统,又称杜、杜瓦或早,指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以山官、寨头等为统治者在一定辖区内行使独立权力,这种制度是在氏族酋长制瓦解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

2021-12-11
彝族人与绵羊难以割舍的情缘

彝族人认为,人和有肉有皮的动物都是一样有生命的,特别是绵羊,性情温和,深受彝族人喜爱,与彝族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彝族礼仪中,红白喜事只宰杀绵羊,招待客人除宰杀牛外,也以宰杀绵羊作为最高礼节。礼数上,4只绵羊和一头牛的级别是一样大小。羊毛可以制作成披毡、羊毛毯等各式毛纺织品,穿在身上保暖又美观,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12-11
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就清真食品管理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016年5月31日电 题: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合法权益——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就清真食品管理问题答记者问

2021-12-11
禁忌习俗之:宗教禁忌

禁忌,在我国古代文献里早已有之的语词和概念,它的国际通用名词是“Taboo”或“Tabu”,我国又音译成“塔布”。这个语词来源于中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在那里的许多原始部落中,“塔布”这个土语的含义是指禁止同“神圣”事物或“不洁”“不祥”事物接近,否则将会受到某种惩罚。这种观念或习俗,不仅在现存的晚进民族中有,在文明国家也有,就是在我国现代生活中也有某些传承、遗留和影响。

2021-12-11
禁忌习俗之语言禁忌

语言本来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它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彼此之间的了解。但是人们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更为复杂。当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障碍,不能彼此沟通时,人们就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殊功能,想办法打通这种关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于是有关语言的禁忌便产生了。

2021-12-11
禁忌习俗之生产性禁忌

生产性禁忌的范围很广,有些禁忌来自宗教影响,有些则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性禁忌渗透到生产(农、林、教、副、渔等)的各个环节之中,禁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析求得到好的收成。

2021-12-10
禁忌俗信支配俗民日常生活

当婴儿出生后,首先进入个习俗化了的小环境,在那里充满了禁忌的俗信等待新生儿去严格恪守。俗民们从此便用一系列“不许说”什么、“不许做”什么、“不得侵犯”什么、“不得违抗”什么等等禁忌俗信教养婴幼儿。

2021-12-10
珞巴族饮食礼仪和禁忌

住在长屋的珞巴族大家庭中,以火塘为标准,一个火塘是一个伙食单位,实际上多数是以小家庭为单位,因为一个火塘就是一个小家庭。吃饭时,饭菜由主妇按全家人头平均分配,一般都围坐于火塘四周用。饭前,由主妇给每人倒水洗手,人们用手抓食,不用筷子。盛饭用竹编器具或半边竹筒。在米古巴部落,吃饭前主妇要先向火塘里抛撒少许饭、菜和酒,以祭供灶灵。

2021-12-10
珞巴族习俗禁忌

每一个民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基于自身的自然观、伦理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习俗禁忌体系。在原始的宗教信仰的影响下珞巴族在生产生活中的习俗禁忌繁多复杂,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日常活动禁忌、婚俗禁忌、饮食禁忌、丧葬禁忌。随着社会发展,这些传统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不同程度地深刻影响着珞巴族人的日常生活。

2021-12-10
竜林:傣族人创造的“绿色大遗产”

2015年3月4日,英国威廉王子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访问。他一下飞机便说:“一眼可以看出,西双版纳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而他也被西双版纳浩瀚的绿色雨林所震撼。

2021-12-10
回族礼仪与禁忌

回族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回族相见,先互致“色俩目”(阿拉伯语,问好),接着问候对方个人、家庭老小的生活、身体、饮食起居等,以示关切。宾客来访,男主人要出门迎接,请进客房,按辈分就坐,陪客人拉家常;女主人则沏茶倒水后,下厨房将家中最好的食物做好招待客人。邻里之间,一家有事,大家帮助;谁家做了美食或来客带来礼物,都要给邻居家的老人奉送一些。

2021-12-10
纸上祠堂:祖先祭祀的民间传统

明清时期,祭祖是相当普遍的礼制实践,许多世家大族设有祠堂。然而对于不设祠堂的宗族而言,供奉纸上祠堂就成为了一种常见形式。据《肥乡县志》记载,“士大夫不尽立祠堂,奉神主于寝室,民间多画祖宗昭穆图供奉”;另据《风城县志》,“汉人供宗谱,宽可三四尺……按次开写先人名氏,男女夭亡者悉列入”。

2021-12-10
敬天尊祖聚族 浙江三门冬至“祭冬”传承民俗

“树有根,水有源,祀祖祭宗,人伦之道,周公作礼,孔子传言……”伴随喝礼者的声声颂辞,一年一度的“三门祭冬”仪式在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杨氏家庙举行。据悉,“三门祭冬”在每年的冬至日举行,该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流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三门民俗文化之一。为进一步保护传承“三门祭冬”,弘扬冬至文化,2017年12月22日,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17冬至文化论坛在三门举行。

2021-12-10
民族的传承大纛——苏力德文化之乡

在浩如烟淼的历史长河中,蒙古帝国只如昙花一现,短暂而绚烂。就在这短暂的空前民族大融合当中,催生衍生了独有的一种民族文化,苏力德文化。并随着几百年的历史演绎,苏力德作为一种崇拜英雄、向往和平的民族符号,保留了下来。

2021-12-10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举行:追思始祖功绩 祈福民族昌盛

阳春三月,芳菲尽展。3月26日,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新郑如约而至。今年大典仍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以“长江黄河共战‘疫’,轩辕黄帝佑中华”为主旨,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继续担任主拜人,包括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众志成城、祈福中华、天地人和等9项仪程,以现场简约而庄严的仪式、全球网上拜祖、电视连线等线上线下、大屏小屏互动交互的形式进行。

2021-12-10
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021-12-10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2021-12-10
除夕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1-12-10
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2021-12-10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2005年11月1日,第60次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0/7号决议,指定1月27日为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2021-12-10
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

小寒2021-12-10
国际海关日

国际海关日或国际海关节,被定于每年的1月26日。

2021-12-10
台湾各界举办庚子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秉持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台湾轩辕黄帝拜祖大典筹委会3月26日在桃园黄帝雷藏寺黄帝大庙举办“庚子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表达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传递两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之精神。

2021-12-09
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礼记》中云:“有虞氏禘黄帝”,“夏后氏亦禘黄帝”,这是黄帝最早作为部落始祖为后人所祭祀。“禘”,是帝王对有血缘关系的始祖的祭祀。有虞氏是黄帝的重孙虞幕所立,其谱系为黄帝—昌意—颛顼—虞幕,其下五世孙为舜;夏后氏为大禹所立,大禹父亲鲧的曾祖和虞幕同为颛顼的后代。故司马迁云:“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2021-12-09
壮族娅王文化

壮族“娅王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有壮族传统特色的古老文化、西林县最厚重的文化之一---“句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西林广大的壮族地区最为广泛流传,最具古老语言和民族特色,在壮族地区有着深远影响的民族文化之一。

2021-12-09
滇南彝族同胞相聚峨山,祭祖阿普笃慕

公元2018年8月11日至12日,彝族火把节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滇南小城——峨山,迎来了以“汇聚彝心,心藏彝情,相聚峨山,共祭先祖”为主题的首次彝族民间大型聚会交流活动。据了解,本次民间活动前期,“莱果索”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商讨,漫长的组织计划下,各地彝族同胞的团结协作,如期归来祖先祖地。坡拉坡工作室闻讯后,努力参与策划和努力组织了彝族大型民间组织活动。滇南五湖四海的彝族同胞为“相聚峨山,共祭先祖”活动尽心尽力。

2021-12-09
热门测算